大連市台辦副主任叢昕日、處長方永樂、副調研員冉陽、劉旭輝等人熱烈接待参訪重要軍港旅順港、東雞冠山、日俄監獄

  • 發布日期 : 2013-11-06

台灣中南部新聞媒體遼寧采風之旅(5) 大連市、旅順

【本報記者/陳美宜/遼寧報導】台灣中南部新聞媒體采風團一行十二人,應中國遼寧省台辦之邀,由高雄市記者協會理事長劉大釧、遼寧省台辦新聞處長馬戈陪同,十月十三日抵達大連市,受到大連市台辦副主任叢昕日、處長方永
樂、副調研員冉陽、劉旭輝等人熱烈接待。
旅順港自古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軍港、它易守難攻,加上東雞冠山的炮台陣地更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俄國、日本先後統治此地四十五年,奴役中國百姓甚巨,尤其參觀過日俄監獄後,對於日本人當時泯滅人性-虐待囚犯,讓人不勝唏噓,更激起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行為之仇恨;所以保存這些古蹟,可讓中國人時時警惕,唯有讓自己強大,才不會受他國的欺侮。
  大連,一直是我到遼寧第一個想造訪的城市,它是個浪漫之都,有山、有海、有河,很像高雄,現代化的都市景觀及旅遊開發更勝於高雄,尤其是那百年電車,讓大伙頂著凜冽寒風等了30分鐘也要體驗一下,另星海廣場、33公里濱海路木棧道、棒槌島賓館風景區都讓我印象深刻,只不過當天剛好寒流又下雨,要不然一定可以拍到更多美照,大家期盼再次造訪大連。
  對於金石灘蠟像館的印象是建築的硬體設備相當好,但有很多蠟像的精緻程度還不夠,相信還可以做的更好,如香港的蠟像館就很值得學習。
  另貝雕廠參觀,如能有較大的展示空間,相信會激起旅人更佳的購買欲望,不過能親眼看到這些技藝精湛的貝殼作品,也不枉此行。
  大連停留時間太短了,要不然還可深入了解更多的人文、景觀、交通及河港的建設。
大連市:
大連,位於中國遼東半島最南端,西北瀕臨渤海,東南面向黃海,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5個計畫單列市之一、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東北主要的對外門戶、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也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國家園林城市。大連城市環境絕佳,曾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先後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選為“世界環境500佳”、國際花園城市最高獎,曾被江澤民同志題詞為“北方明珠”。大連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全國5個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計畫單列市之一。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金融中心,航運物流中心,也是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
日俄監獄:
1971年3月,大連市文化局利用旅順日俄監獄舊址,籌為帝國主義侵華罪行展覽。1983年在監獄舊址成立帝國主義侵華遺跡保管所,1984年初經過重新整理和復原陳列、監獄舊址成為向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5月,大連市政府機構編制委員會正式批復“旅順日俄監獄舊址陳列館”更名為“旅順日俄監獄舊址博物館”,並增掛大連市近代史研究所牌子。表明旅順日俄監獄舊址陳列館已由單純的展覽館轉變為具有藏品徵集保管、科學研究、對外宣傳教育三大功能作用的博物館,邁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旅順軍港:
旅順軍港始建清代,其實早在明代旅順就設有水師營,由此出海巡哨,隨著帝國主義不斷侵入黃渤沿海。為加強旅順口海上防務,從1880年至1890年10年間,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經營旅順港。在旅順征民大擴航道,疏浚港灣、填海、築炮臺、建港池,使旅順口成為當時世界聞名的軍事要塞,並為五大軍港之一。至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在旅順只經營了16年,隨後的幾十年由日俄分別侵佔,1955年4月15日,中蘇舉行旅順軍港交接儀式,從4月16日起旅順軍港的防務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掌管。現做為北海艦隊的一處訓練基地,西港正在進行擴建之中。
東雞冠山:
東雞冠山地處旅順市區東北部,曾是中國近代史中兩次重要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戰場。其中北堡壘修建於1900年初,是當時俄軍陸上防線的主要工事。
金石灘地質公園:
在大連金石灘有一著名的自然奇石地質景觀,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這裏奇石林立,岩石形態千奇百怪,如龜似象,如鹿似犬。不僅再現了幾億年前大自然稀有的氣勢磅礴的壯麗景觀,也為地質考察深入瞭解古地理環境、地質地貌形成的年代、地質變化、地殼運動等提供了科學依據,而且展現了大自然的魔力,為現代旅遊增添了亮點。這裏便是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金石灘核心景區一處重要景群金石園。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是金石灘的核心景區,身為國家5A級旅遊度假勝地,金石灘憑藉著海岸邊獨特的山型地貌、海灘上奇絕的礁石形態,岩層中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流傳於民間瑰美的神話傳說,當仁不讓的“霸佔”了“天工奇跡”、“凝固的動物世界”、“神力雕塑公園”、“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等眾多美譽。園中的奇石都是形成於8-6億年震旦紀、寒武紀的地質地貌、沉積岩石和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鱗次櫛比,造就了金石園、玫瑰園、恐龍園、南秀園、鼇灘園等五大天然景區。2013/11/06

新聞分享: 友善列印